2017年年底前,在此前三级河长体系的基础上,河长又向下延伸至村级,市、区、乡镇、村四级河长体系将全面建立,各级河长共计5920名。昨日,市水务局发布《北京市进一步全面推进河长制工作方案》,本市五大河流和市管河湖增设12名市级河长,全部由市委、市政府领导担任。未来,还将探索设立民间河长,形成全社会共治共管共享的河湖管理保护氛围。
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本市流域面积 10 平方公里以上河流 425 条,总长度达 6414 公里。除了水资源短缺之外,本市水环境也存在收集管网覆盖不全、污水直排入河、黑臭水体依然严重、河道内存在违法建设、岸线乱占滥用、乱堆乱倒垃圾渣土等现象。因此,除了日常的河湖管理和保护,还要通过分级分段设立河长来实施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于是,在2015年,本市率先在海淀区和门头沟区试点河长制,2016年在全市范围内建立了市、区、乡镇(街道)三级河长体系,落实三查、三清、三治责任。河长制实施以来,河湖环境明显改善。今年,根据中央《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精神,总结前期工作经验,在原方案基础上编制了《北京市进一步全面推进河长制工作方案》。
根据新的工作方案,全市所有河流、湖泊、水库,北京市流域面积 10 平方公里以上的 425 条河道、88 座水库和 41 个湖泊全部设立河长,425 条以外的支流、沟、渠、塘坝纳入所属流域统一管理。相关负责人表示,新的工作方案一是落实了党政同责的要求,在组织形式方面,市、 区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任双总河长,乡镇(街道)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任双河长。市级总河长由市委书记、市长担任, 副总河长由市委副书记、主管副市长担任。其次,建立了四级河长体系。“以前的河长设置是三级河长,今后要向下延伸至村级,形成市、区、乡镇(街道)、村四级河长辖区内全覆盖。”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工作方案,包括永定河、大清河、凉水河等五大河流和市管河湖将增设 12 名市级河长,均由市委、市政府领导同志分别担任。
同时,和原来的工作方案相比,新的河长制工作方案还增加了工作任务和内容。“原方案三查、三清和三治,现在充实了三治、新增了三管。”这位负责人解释,三查即严查污水直排入河、垃圾乱堆乱倒、涉河湖违法建设;三清即清河岸、清河面、清河底;三治即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治理;三管则是要严格水资源、河湖岸线、执法监督管理。此外,工作方案还完善了奖惩制度,建立考评奖惩机制,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增设优美河湖评选,对成效突出的进行奖励,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严格追究责任。
在公众参与方面,水务部门将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各级河长名单,并在河湖明显位置设立河长公示牌,标明河道名称、河道长度、河长姓名职务、 水质目标和监督电话,接受群众监督。并将探索设立民间河长,充分调动市民参与河湖监督管理的热情,形成全社会共治共管共享的河湖管理保护氛围。
据悉,预计到今年年底,市、区、乡镇(街道)、村四级河长体系将全面建立,河长制配套制度体系基本形成,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到 2020 年底,全市水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高,重要水库、河流、湖泊等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 77%以上,主要河湖实现水清、岸绿、安全、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