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地6家医院携手精心医治,只为挽救一名普通边防战士的生命———
爱心接力,托起生命之舟
解放军报记者 孙兴维 通讯员 宋蔚
解放军第309医院呼吸科主任赵卫国给阚启帆检查。
这是爱的奇迹!7月6日,对于空军驻拉萨某部战士阚启帆来说,是他22岁人生中最难忘的一天。
这一天,他从西宁联勤保障中心成都总医院出院,回到朝夕相处的战友身边,回到火热的训练场……大病初愈,阚启帆面色红润、声音洪亮,病魔似乎并没有在他身上留下痕迹。他动情地说,是上级组织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是军地6家医院医护人员的无边大爱,再次点燃了我生命的火炬。
解放军第309医院呼吸科主任赵卫国给阚启帆检查。
病发突然——
专家紧急协调两次转院
去年7月的一天,担任新兵班长的阚启帆在训练场上突发咳嗽、心绞痛。部队紧急将他送至西藏军区总医院进行全面检查,小阚被诊断为“继发性肺结核”。
突如其来的病变牵动着战友的心。驻守高原,最怕的就是肺病。刚过完21岁生日的阚启帆是战友眼中的好班长。入伍以来,他光荣地加入了党组织,多次在上级组织的专业技术比武中摘金夺银。
面对疾病,他意志坚强,积极配合治疗,期待能早一天返回训练场。然而,经过近半年的精心治疗,小阚的病情无较大改观。
今年1月13日,一次胸部CT检查结果显示,阚启帆突发“双肺弥漫性病变”,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面对骤然加重的病情,西藏军区总医院紧急邀请西宁联勤保障中心成都总医院实施远程会诊,多位专家建议将他转入成都总医院观察治疗。
接受抗结核治疗已数月,病情为何突然加重?作为全军结核病防治专家,成都总医院结核科主任陈章立教授对此心生疑问。他立即组织专家会诊,在综合研究了小阚的检查结果后认为:“不能完全排除恶性肿瘤疾病及其他疾病可能,建议进行PET/CT检查。”
“PET/CT”是目前国内最先进的影像学检查技术。医院开辟“绿色通道”,3天内专门为小阚进行了2次全身检查。检查结果出来,病因依旧不能确定。
就在这时,阚启帆的病情再次恶化,咳嗽、胸闷频繁,心绞痛、盗汗情况较前加重……医护人员心急如焚,只有早一天确诊,才能早一天让患者接受针对性治疗。
“不能再耽搁了!”陈章立主任立即联系解放军总医院呼吸内科专家展开远程会诊。
时间就是生命,解放军总医院数名专家分析检查结果,多方查找病因,仍难以作出准确诊断……呼吸内科专家陈良安教授建议,将阚启帆立即转入该院接受治疗。
多方联手——
争分夺秒抢救战士生命
2月底,阚启帆在解放军总医院接受了“结核耐药、非典型分支杆菌”等检查。几位专家在综合会诊后认为:“这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病例,患者病情已危及生命,必须争分夺秒查明病因!”
参与会诊的解放军第309医院全军结核病防治队队长丹子军,主动承担了这一重任。
很快,阚启帆被转入全军结核病防治中心、解放军第309医院。该院当即抽调专家组成治疗小组,丹子军连夜组织呼吸科主任赵卫国、全军结核病研究所所长王仲元等专家进行会诊,专家一致认为“患肺结核可能性不大”。
这一诊断结果走出了先前诊断的误区,为尽早开展治疗赢得了宝贵时间。为查明病因,赵卫国主任带领呼吸科副主任保鹏涛、刘宇两位教授,连续数日观察小阚的临床症状,并与解放军总医院呼吸内科专家多次会诊,一个个疑团被排除。
在反复查阅此类疑难病例的诊治资料、综合分析专家意见后,赵卫国主任最终决定,邀请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大学附属医院等国内呼吸方面的顶尖专家,为小阚再进行一次联合会诊。
科学救治——
治疗效果最终峰回路转
面对这一罕见的病例,多位军地专家迎难而上,最终作出了一个大胆判断——“肺结节病”可能性较大。
作出这一诊断是要冒一定风险的。因为从小阚的各项检查结果来看,并不完全符合该病患者的病理表现。“肺结节病”的通常治疗手段需使用激素,但如果患者不能最终确诊为“肺结节病”,使用激素则有可能促使病情恶化。
“肺结节病”是一种较为罕见的肺部病变,我国年发病率为十万分之一,而阚启帆的病情属于复杂慢性病变,多脏器已呈衰竭症状,命悬一线……
专家在矛盾与纠结中寻找最佳治疗方案。“为了边防战士的生命,这个风险一定要担。”最终,专家们确定应用“激素介入疗法”实施救治。后续的治疗效果表明,这个风险冒得值!这个治疗方案,不仅成功挽救了阚启帆的生命,而且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因病情日趋加重带来的各种并发症。
用药后不久,阚启帆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经过40多天治疗,他的身体奇迹般恢复了正常生理指标。一波三折,最终峰回路转,专家们如释重负!
6月初,脱离了生命危险的阚启帆返回成都总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一个多月后,他转危为安,挺了过来。记者电话采访小阚,他的语气中充满感激:“是各级组织和众多军地专家把我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我现在只有一个心愿,尽快养好病,尽快重返高原,重返训练场!”
意犹未尽
用心用情 为兵为战
陈小菁
从拉萨到成都,从边疆到首都,距离虽遥远,但挡不住军地医护人员挽救高原边防战士生命的爱心与恒心。
300多天的生命守望,跨战区、跨体系调集医疗资源;6家军地医院多学科、多领域专家联手会诊,数十名医护人员争分夺秒与死神赛跑,精心施治。身患重症的高原边防战士能够驱走病魔,重返训练场,靠的既是现代医学技术,更是医护人员强烈的责任担当和爱心接力。
阚启帆是幸运的。为了一名普通边防战士的生命,多家军队医院开辟“绿色”通道、创新诊疗模式,打破“体系转、逐层转”等传统转诊模式,成功建立起医疗转诊通联机制,调动军地专家联手攻关,破解医学难题……这一切,得益于联勤体制改革带来的“制度红利”,让更多的医疗资源服务普通官兵、服务战斗力,也让优质高效保障真正落到了实处,彰显出“为兵为战”的服务理念已深深根植于广大军队医护人员的心底。